(通讯员 乐凤洁)9月25日下午,图书馆在武汉校区分馆二楼主题书展区开展“师者·书语”阅读沙龙。资源与环境学院赵红静教授作为特邀主讲人,以《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Geology》(环境地质学导论)为共读经典,围绕“防减地灾,阅见未来”主题与在场师生展开了一场深入的专业导读与思想交流。
活动一改传统课堂形式,打破课堂与图书馆的边界,以“一本专业经典”为载体,融合专业知识讲解、学术方法引导与人文价值传递,推动教学场景从教室延伸至图书馆,促进师生之间的深度互动与心灵沟通。



赵红静教授系统分享了“全文通读—重点精读—概念理解—实例代入—疑问标记—笔记建体系—问号贯始终”的七步教材阅读法,并现场引导同学运用该方法解析岩石循环示意图、地质灾害关联图等专业内容。她特别选取“人类只是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”等经典原文,结合中英文对照与科研实例,阐释专业概念背后的科学逻辑与生态伦理,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建立系统思维与责任意识。
“师者·书语”活动作为一次融合专业教学与阅读推广的实践,为拓展图书馆育人路径提供了有效探索。本次活动依托于图书馆前期开展的专业书籍阅读情况问卷调查。调查显示,学生专业阅读动机高度依赖课程作业与研究需求,83.33%的学生希望教师推荐分级书单,73.33%期待配套导读材料。然而,学生每周专业阅读时长普遍不足3小时,笔记方式以简单标记为主,系统性不足。此外,外文教材的术语障碍、理论性强及缺乏案例成为阅读的主要难点。尽管93.33%的学生愿意主动解决阅读困难,但在批判性评价与工具运用等深度阅读能力方面仍显薄弱,呈现出“有需求但缺方法”的普遍困境。
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,图书馆正探索构建“需求-支持-能力”三位一体的专业阅读支持体系,以经典阅读为纽带、以师生共读形式为育人场景,助力学生从阅读中获得专业自信与成长动力。
下一步,图书馆将与更多学院专业教师合作,推动分级书单建设与导读资源开发,协同设计融合案例讨论与笔记训练的专业阅读实践,并加快建设高质量的专业馆藏体系,优化检索服务,确保纸电资源高效服务师生的教学与科研。
(审核 周书航 编辑 雷立静)